<font id="x9rpv"><dl id="x9rpv"><meter id="x9rpv"></meter></dl></font><dl id="x9rpv"></dl>
<dl id="x9rpv"></dl><video id="x9rpv"><i id="x9rpv"></i></video>
<dl id="x9rpv"></dl><video id="x9rpv"></video>
<i id="x9rpv"><i id="x9rpv"><delect id="x9rpv"></delect></i></i>
<i id="x9rpv"><delect id="x9rpv"></delect></i>
<dl id="x9rpv"></dl>
<noframes id="x9rpv"><video id="x9rpv"></video><noframes id="x9rpv"><dl id="x9rpv"><i id="x9rpv"><font id="x9rpv"></font></i></dl>
<dl id="x9rpv"></dl>
<dl id="x9rpv"></dl>
<i id="x9rpv"></i>
<video id="x9rpv"></video>
<video id="x9rpv"></video><dl id="x9rpv"></dl><dl id="x9rpv"><delect id="x9rpv"><font id="x9rpv"></font></delect></dl><dl id="x9rpv"></dl><dl id="x9rpv"><delect id="x9rpv"></delect></dl><dl id="x9rpv"></dl><dl id="x9rpv"></dl>
<dl id="x9rpv"></dl>
<dl id="x9rpv"></dl>

洛陽的導游詞

生活總結解夢網名簽名疑惑解答
您的位置:首頁 > 導游詞 >

洛陽的導游詞

洛陽的導游詞
更新時間:2022-07-05 17:24:55
  • 相關推薦
關于洛陽的導游詞(通用13篇)

  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洛陽的導游詞,歡迎大家分享。

  洛陽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歷經東西魏、隋唐至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共有約10萬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17米(盧舍那佛像)。

  龍門石窟以伊河為界,分為西山和東山石窟兩部分,西山石窟開鑿于北朝和隋唐時期,東山石窟全部開鑿于唐代,西山石窟是龍門最精華的部分,其中包括奉先寺的盧舍那佛像和古陽洞中的“龍門二十品”。

  西山石窟中的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寺內中間的盧舍那佛像,據說是按照女皇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這也是石窟中最受游人喜歡、知名度最高的佛像。

  龍門二十品,是指從北魏時期精選出不同的二十塊造像題記,它們記載著佛龕的雕鑿時間、人物、目的等。字型端正大方、氣勢剛健質樸,結體、用筆在漢隸和唐楷之間,堪稱書法奇珍。古陽洞中保留了“龍門二十品”中的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窯中)。

  龍門石窟東山的香山寺,是武則天時代為安置印度高僧“地婆訶羅”的遺身,而建立的一座佛教寺院。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生前經常來此游玩。白居易去世后,根據他的遺囑,將他葬于香山寺以北,這就是今日的白園(白居易墓園)。

  游覽龍門石窟,一般步行即可,線路多為:景區大門-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在每年的4-10月期間,游客還可以夜游石窟,在如夢如幻的燈光襯托下,萬尊佛像更顯氣象萬千(夜游只開放西山石窟和香山寺)。

  景區內有“景區導游全景圖”的立牌。大門處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每批人數核定為10人,普通講解服務費:西山石窟每次80元;東山石窟每次40元;香山寺、白園分別每次20元。

  洛陽的導游詞 篇2

  關林位于洛陽市南郊8公里處的關林鎮,鎮因關林而得名。關林是埋葬三國時期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關林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是一處宮殿式建筑群、古柏成林,隆冢豐碑,氣派巍巍。

  關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為關冢。

  大殿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26米。廡殿頂,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說的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等故事。

  二殿五開間,廡殿式,門上懸掛著"光昭日月"匾額,是清光緒帝御題。殿中塑關羽怒視東吳像,左側站著手棒大印的關平、右側站著手持大刀的周倉。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為張候殿,右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闊五間,規模較小,內塑關羽夜讀春秋像、關羽出行圖和睡像,故又稱寢殿。

  石坊寬10米,高6米,三門道。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坊上題聯甚多,均是歌頌關羽之作,書體皆為明清書法,值得欣賞。

  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構筑奇巧,別具一格。亭內有龜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頭雕龍,額題"勒封碑記"四字。碑的正面書題"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林",為歷代帝王對關羽的最高封號。舊時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冢,百姓墓稱墳,圣人墓稱林。關羽被尊為"武圣",故其墓稱"關林"。關林俗稱關帝冢。相傳,孫吳殺害關羽之后,怕劉備起兵報仇,遂以木匣盛關羽首級,送往洛陽。企圖嫁禍于曹操。曹操識破其計?坛料隳緸檐|,以王侯之禮葬于城南。

  關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經整修,設立了"洛陽古代藝術館",在兩側廊房內陳列洛陽出土的眾多石刻、碑志精品。

  關羽被過去歷代王朝尊為"武圣",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關林古廟會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前往關林朝圣之海內外游客絡繹不絕。

  洛陽的導游詞 篇3

  洛陽是一座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的發祥地,也是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我國八大古都當中歷史最久遠的一個,素有“九中腹地”之稱。

  洛陽是位于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兩岸,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我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它是由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自20年以來,洛陽先后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等稱號。一直以來洛陽市都是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山水洛陽”為主的重要旅游城市。

  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那么洛陽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的王朝都先后的在此建都。據歷史文獻記載,先后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晉、后唐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洛陽作為都城,前后歷時1500多年,是中國八大古都中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古都。洛陽在歷史上曾先后6次進入了世界大城市之列,從商周到隋唐時期,洛陽曾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起點,與歐洲、北非和亞洲各國有著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廣泛交流。

  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洛陽城一直是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相傳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劃分天下為九州,并鑄造了九個大鼎。到了商周時期,九個大鼎成了傳國之寶,誰要想統治天下,就要先奪取九個大鼎。后來武王伐紂成功,想把代表權力的九鼎運到當時的國都鎬京,但是九鼎非常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到了洛陽城時,無論怎么搬,大鼎都不動。周武王就想,是不是上天暗示我把都城遷到洛陽呢,于是就決定把九鼎安放在洛陽,不料周武王卻不幸病故,后來兒子周成王在叔叔周公旦的幫助下,在洛陽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儀式,表明已經完成了滅商大業,取得了天下!岸ǘχ性币辉~即是由此而來,F在洛陽城內的周公廟就是為了紀念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建立大業,定鼎洛陽而建的,周公廟前的路也稱為“定鼎路”。

  據記載,先后曾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那么在這么多的朝代中呢?最為興盛的就是唐代了,唐朝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經濟繁榮,國力也非常的強盛,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也是登上皇位年齡最大的的一位皇帝在她67歲才登上皇位,年終時82歲,唐高宗時是皇后,中宗時是皇太后。中宗在位7年,后來她自立為武周皇帝,執政15年,改“唐”為“周”,史稱“武周”時期,定都洛陽。在705年退位。

  武則天14歲在長安入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也就是正五品)當時唐太宗非常的寵愛她,并賜名“武媚”,沒過多久就把她晾在了一邊,武則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間,他與唐太宗的兒子李治,也就是后來的唐高宗建立了感情,在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則天和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姑,但她一直以新皇帝唐高宗藕斷絲連,李治的皇后本來就不是武則天,是王氏,那么他為什么后來又進宮了呢?就是因為當年王氏與蕭淑妃爭寵,掙得比較厲害,王后就招武則天入宮,企圖以毒攻毒,那么后來武則天入宮之后,也確實的打敗了蕭淑妃,在入宮后的第二年就升為了昭儀,也就是二品,后來還生下了第一個兒子李弘,后來武則天對昭儀這個位置又滿意了,于是就動了當皇后的念頭。后來王皇后和蕭淑妃結成了一派,但最終還是被武則天給陷害死了。

  洛陽是一個四處飄香的地方,尤其是在牡丹花會期間,滿城皆是牡丹,到處彌漫著牡丹的花香。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座美麗的城市。

  洛陽的導游詞 篇4

  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20xx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它位于洛陽市南13公里的伊河兩岸,這里兩山對峙,伊水中流,形若門闕,故稱“伊闕”,隋朝始稱龍門。龍門石窟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始鑿(公元493年),歷經400余年的雕刻,現存窟龕2300多個,雕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0多萬字。兩山窟龕造像以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題材多樣,雕刻精美,蘊涵豐富而蜚聲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達到當時藝術的頂峰及匠心獨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風格而異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題記數量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譽為“古碑林”。以造像內容廣涉佛教信仰的眾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題材也是石窟藝術中所罕見。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龍門石窟,是東方雕刻藝術的瑰寶,以其動人心魄的氣勢、鬼斧神工的造型、充滿智慧的想象、美奐美輪的雕刻藝術,征服了多少游客的心,民族的自豪感與滿足的審美感受,油然而生。是的,來龍門游玩,與其說是視覺的盛宴,不如說是一次心靈的朝拜。充滿靈性的石窟靜躺在古老的河邊和唐朝的天空下,歷史的滄桑凝重與藝術的歷久彌新,讓人感嘆先人的智慧創造的同時,宗教信仰與膜拜情結,也自然流露,難以掩飾……

  乘車路線可從火車站前乘一日游專車到景區;乘81、53、60路公交車也可到,車程約40分鐘。

  洛陽的導游詞 篇5

  既然大家今天初次來洛陽旅游,我就給大家講講洛陽的具體情況吧,讓大家先有一個簡要的了解吧。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為古代城區在洛水之陽而得名洛陽。它東扼虎牢,西據崤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南面向嵩、洛、伊、廛、澗四條河流蜿其間,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險固的地理形勢和位置,使洛陽成為歷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據考古發掘和大量的歷史文獻驗證先后曾經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立國,時間長達1500多年。此外,又有8個朝代將其作為陪都。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里,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都在這里。因此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洛陽。那今天,小王就用9句話來為大家講解下洛陽。

  一城之下皆為寶:大家都知道,在中國西北部有一個城市叫做西安,他是中國地面文物最為豐富的一個城市,而在中國之“中”的洛陽,則是中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城市。洛陽雄踞黃河中游,地處中華腹地,西依秦嶺,東臨嵩岳,南控伏牛,北依太行,洛-伊-廛-澗四條水流蜿蜒城內,險要的地理位置使得這里自古就成為“帝王州”從夏的建立到后晉,洛陽成就了13個王朝的興衰,82位帝王的霸業,1529年的輝煌建都史。歷史的迭經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完成,多少城池的興盛與落寞,都被洛陽豐富的地下文物所見證,洛陽單就出土的政治-經濟-軍事-交通-貿易-天文-歷法-祭祀-樂理-藥理的碑刻墓志就有4000多方,從漢代到民國,歷朝歷代,各個時期的都有,可謂是一部石刻“二十五史”,有人贊嘆,僅這些碑刻墓志,就可以建成一座世界僅有的中國藝術館。風格別致,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古墓博物館和近年來發掘建立的東周王城車馬坑,更是歷史長河中從世俗到帝王生活的現實寫照。洛陽1520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些也只不過是小小的一部分,而其余的數不盡的遺址-古墓-石刻等有待發掘的文物更是猶如灑落的雨水,與這片土地融合在我們的生活中,使得我們腳下所走的這片土地更為深沉和厚重。

  二水出自洛陽城:北方地區向來缺水,但是洛陽的二水卻聞名于世,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第一水就是我們所鐘愛的——酒,“把酒紅塵度歡時,千杯萬盞輪回間”問梟雄,看市井,為男子,誰不對酒有著一種情結,而洛陽地區的汝陽,正是被人稱為“酒祖”杜康發跡的地方,甘醇的杜康酒被周王室嘉封為“仙酒”,讓劉伶醉了三年,更讓中外賓客在口中回味著“酒祖”的妙手釀制的“仙酒”,講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及另外一水,中國人就餐習慣中,“無酒不成席”,與杜康酒相伴的洛陽水席宴更是洛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據說當年女皇武則天創立武周王朝,重臣袁天堽算出女皇執政,將會在唐-永隆年至唐-神龍年起落24年時間,為了暗示女皇武則天“維政者善”,便命令御廚制成了此宴,這道筵席以武則天的把大喜好:服-禮-韜-欲-藝-文-禪政,為主題制成8種葷素不同的涼菜,又以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為主題制成16道熱菜,更采用帶子上朝,以“粥”換唐等上菜順序,行云流水一樣的上菜方式,銜接筵席空缺。它不但是現在中國傳統筵席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以其獨特的上菜方式成為豫式菜肴的鰲頭,不但豐富了洛陽人的飲食口味,也更成為了洛陽人款待來自各地貴賓和游客的首選!

  三土產自邙山頭:水土,水土,講過了水就要回頭看看洛陽的土了,剛才小王說了這三土產自邙山頭,第一土就是我們熟知的“洛陽牡丹甲天下”,洛陽牡丹始于隋,勝于唐,甲天下于宋,縱觀古今花譜,佳麗360多種,牡丹由于其花色花型雍容華貴,被世人稱為“花中之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是對當時賞花勝景的真實寫照,而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中記載“洛陽地脈花最宜,尤為牡丹天下奇”更是對洛陽的氣候地質的一種贊嘆,洛陽邙山為于黃河岸邊,更是黃土高坡的余脈,土質不干不燥,潮濕有度,適宜種植,山上原住居民歷代多以種植牡丹為生,直到現在山上仍有洛陽牡丹園-國花園-中國牡丹基因庫三大牡丹園和多處牡丹苗圃,隨著科技的發展,牡丹也正以“花開花落隨人意,春去秋來不相關”的姿態成為了洛陽的美學徽章。另一土就是當年曾貴為國禮的唐三彩了!洛陽邙山的南石村盛產高嶺土和瓷土,這是制作陶器和磁器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洛陽人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兩步鍛燒,滴采點釉的人為手段結合自然流動的物理變化和化學原理,創造出來了唐三彩扣之有甕罄聲,兼具磁的開片和陶的堅實等特點(唐三彩以黃-綠-白為主色調),這最后一土也是最具民間特色的一土還是-------洛陽鏟,“生于蘇杭,葬于北邙”,在邙山這無“臥牛之地”擁有著數不清的古墓葬群落,由民間盜墓工具所演變過來的洛陽鏟,不單單是考古者的好工具,更為洛陽發掘除了大量的古墓葬群落,從而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個以收藏古墓葬為主題的古墓博物館,大大小小的鏟子將一個個深埋在地下的歷史展現在世人的眼前,與此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個震驚世界的傳奇!

  四方入拱道理均:洛陽在河南省的西部,伊洛盆底北緣,自古就有“和山控戴,型勝甲于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以這里為點,以河南為中心,北至白山黑水,南到兩廣海南,西至天山腳下,東抵東海之濱,大都要跨越三四個省,若以省會鄭州和洛陽為軸心,北距京津唐,南下珠江三角洲,西入關中平原,東至寧滬杭等經濟發達區,其直線距離基本上都在1000公里左右,而且隨著全省的高速公路的開通,洛陽由將會恢復到當年東至倭國(日本),西至大秦(古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南達交趾(越南),北至漠北(瀚海沙漠群、貝加爾湖及外蒙古),絲綢之路國際大都會的顯赫地位,因此又有人說洛陽之地四方入拱道理均!

  五都薈洛是奇觀:指的就是在洛陽偃師到澗河一線的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序列著夏渡斟鄩-商都系亳-漢魏故城-隋唐東都城-東周王城,五大都城遺址,這些遺址展現出了中國從奴隸制王朝向封建帝制過渡的同時,更將中國的城池-園林-城市規劃藝術以不同的形態展示了出來,這是世界考古界的奇跡,其中,夏都斟鄩和商都西亳更是將中國有紀年的歷史上推了1200多年!都城的出現使得洛陽城是六合之內具靈氣。所以這第六條就是六合之內具靈氣了。

  六和之內具靈氣;“天下之中”的洛陽是中華文化的淵源,在漫長的歷史流程中,洛陽一直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或為中心之一,因此儒學-佛學-玄學-理學-道家無不與洛陽有著密切的聯系,中華文化上的主流,無一不是發源于洛陽,然后流播四方,傳于后世。自古以來洛陽就又“洛陽富才雄-洛陽出才子-漢魏文章半洛陽”之美譽,蘇秦-賈誼-杜甫-李賀-劉禹錫-程顥-程頤等都是洛陽人,更是有無數名人學士在洛陽寫下了千古絕唱或不朽的詩,《漢書》《三國志》《新唐書》《資治通鑒》《說文解字》《齊民要術》《九章算術》《水經注》《三都賦》《論衡》,等著名作品均寫于洛陽,并在洛陽問世。還有“河圖洛書”“孔子入周問禮”“洛陽紙貴”(講下洛陽紙貴的故事)等美談佳話也發生在洛陽,可以說洛陽是靈性的聚集,是中國人思古的幽情,在東西南北上下這六個方位內凝聚了中國人最為驕傲的情結!

  七大古都排第一;北京、南京、杭州、西安、開封、洛陽、安陽,只有洛陽市是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里,有許多的重要的歷史人物也都活在此,因此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說道“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市中國歷史文化的縮影,曾經有人說“如果你想了解20年的中國,一定要到上海;如果你想了解50年的中國,一定要到特區;如果你想了解近800年的中國,一定要到北京;如果你想了解近3000年的中國,就一定要到西安;但是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就一定要到洛陽看看”,由這些贊頌我們可以看到洛陽在這7個古城中位居第一是當之無愧的!

  八大八小十六景:是洛陽的特色,昔日城郭巍峨,宮闕壯麗,風物優美,勝跡如林的洛陽,自唐宋以來,不少文人墨客,衣冠人物,或為之謳歌,作畫,吟詩,賦文或營建別墅,家于洛陽,留連其中,為這里的風物勝跡,留下很多風雅遺事和美麗傳說,其中龍門山色-絕,馬寺鐘聲-奇,金谷春晴-麗,洛浦秋風-涼,天津曉月-明,銅駝暮雨-妙,平泉朝游-勝,邙山晚眺-美,為洛陽八大景,關林翠柏,午橋碧草,石林雪霽,伊沼荷香,東城桃李,廛壑朱櫻,西園池塘,龍池金魚,為洛陽的八小景,八大八小構筑出來了一個美麗的洛陽,也為攬勝探奇者游覽觀光洛陽過程中,提供了助興的一筆!

  這最后一條就是九朝古都洛陽城,時至今日洛陽市區總面積544平方公里,下轄澗西-西工-洛龍-老城-廛河-吉利六個區,總人口630余萬,市區人口100余萬,從民國時期逐漸退出歷史輝煌的舞臺,成為近代史上中國著名的工業城市,第一拖拉機廠-軸承廠-銅加工廠-洛陽浮法玻璃廠-612-613-5408-407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大企業和研究所,工業的發展使洛陽在計劃經濟時期成為了全國數一數二的工業龍頭城市,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搞活洛陽現在也同時進入了,以深厚的歷史文化為依托的旅游城市,現在的洛陽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正在以建設“工業名城,旅游名城”為口號,實施“東引西進”戰略乘著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加快發展步伐,撤銷郊區,調整區劃,拉大城市框架。市委市政府的'這些舉措,大大的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洛陽一定會以嶄新的姿態讓世人刮目相看!

  說著說著我們今天的游覽的景點也到了,大家跟著小王下車一起去領略下這洛陽牡丹甲天下的魅力吧。

  洛陽的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洛陽,我是這次洛陽之行的蔡導游,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游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出口處,距市區12.35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共同組成著名的三大石窟。

  龍門石窟地處伊河兩岸,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距今1500多年。伊河兩岸的山都是石灰巖,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適合藝術造像,利于保存。石窟的大大小小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排列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在這里大約參觀2小時,龍門石窟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最大的盧舍大佛高17.14米,有六層樓高。最小的佛像僅2厘米,和指甲一樣大。一個個佛像造型精美,線條流暢,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無一雷同。有的坐在蓮花寶座上,有的面帶微笑導游詞,有的怒目圓睜導游詞、腳踏夜叉。

  游客朋友們,我先介紹到這里,大家自由活動,多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但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顧好老人和小孩,11點30分我們在這里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洛陽的導游詞 篇7

  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亞歐大陸橋東段,橫跨黃河中游兩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它東扼虎牢,西據崤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的美譽。

  如此險固的地理形勢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歷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據歷年的考古發掘驗證先后曾經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立國,時間長達1500多年。此外,又有8個朝代將其作為陪都。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

  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很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生在這里,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都在這里。因此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洛陽。

  即使在今天經過歷史的沖刷,洛陽依然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名勝古跡。中國最早的一座寺院:白馬寺,以及中國四大石窟之首的――龍門石窟還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關林也在洛陽。

  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也是舉足輕重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業與科技實力和外貿出口在河南省也是首屈一指。

  有第一拖拉機場,軸承廠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和研究所;洛陽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絡;還有全國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市場----關林商貿城以及享譽中外的歷史名酒杜康酒。說到洛陽呢不得不講的就是洛陽三寶:這第一寶呢就是洛陽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參觀一下。

  這第二寶呢就是洛陽水席,洛陽人對于水席,有著深厚感情。它不僅是盛大宴會中倍受歡迎的席面,就是平時民間婚喪嫁娶、誕辰喜慶等禮儀場合,人們也慣用水席招待至友親朋。

  當地人還把水席看成是各種宴席中的上席,以此來款待遠方來客。大家有機會的話不妨品嘗一下。

  洛陽水席的名稱的由來,一是水席多以湯湯水水為主,二是指行云流水般的上菜順序。全席共有二十四道菜,先上八個涼菜(四葷四素),接著上十六個熱菜,其中除四個壓桌菜外,其它十二個菜,每三個味道近似的為一組,每組各有道大菜領頭,并帶兩個小菜,叫“帶子上朝”,作為配菜或調味菜。

  吃完一道,再上另一道,如行云流水。唐時袁天罡看出武則天將稱帝,因天機不可泄露,就發明這二十四道菜,預示武氏一生。初名武后宴,宋后改為洛陽宴席,老百姓稱“官場兒”。旅游業發展以來,人們稱其為“洛陽水席”。

  洛陽的導游詞 篇8

  龍潭大峽谷景區位于洛陽市新安縣北部,距洛陽60公里,鄭州180公里,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龍潭大峽谷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先后獲得“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具發展潛力景區”、“中國優秀旅游目的地”、“世界地質公園”等稱號,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神州奇峽”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

  龍潭大峽谷是一條由紫紅色石英砂巖經流水追蹤下切形成的U型峽谷,全長12公里,谷內嶂谷、隘谷呈串珠狀分布,云蒸霞蔚,激流飛濺,紅壁綠蔭,懸崖絕壁,不同時期的流水切割、旋蝕,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巖塊形成的波痕大絕壁國內外罕見。

  景區的六大自然謎團(水往高處流、佛光羅漢崖、巨人指紋、石上天書、蝴蝶泉、仙人足跡)七大幽潭瀑布(五龍潭、龍涎潭、青龍潭、黑龍潭、臥龍潭、陰陽潭、蘆葦潭)八大自然奇觀(絕世天碑、石上春秋、陰陽潭甕谷、五代波紋石、天崩地裂、通靈巷谷、喜鵲迎賓、銀鏈掛天)令人驚嘆不已,流連忘返。紅巖絕壁,飛瀑幽潭,狹溝深谷,奇石綠蔭,組成世界上罕見的山水畫廊。

  2006年8月18日,龍潭大峽谷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專家的驗收,被庫穆博士評價為“世界上最美的峽谷”;9月18日被正式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11月入選“洛陽市新八大景”。

  龍潭大峽谷建設嚴格依照國家“4A”級景區建設的標準,實施“人性化、生態化”管理,堅持“一流資源,一流開發,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的經營理念。時刻把游客利益放在第一位,創造“服務感動”,使每一位進入龍潭大峽谷景區的游客都能“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洛陽的導游詞 篇9

  中國洛陽關林北依隨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也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

  關林因厚葬關羽首極而名聞天下。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成占地180余畝,四進院落、150余間殿宇廟會,千余株翠柏的關廟。兀立于廣場上的“千秋鑒”為舊時“燈影鐘鼓話興亡”之所在;分立于大門兩側的明代石獅、赳赳而踞,具有凜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極富封建意味的大門鑲嵌著81顆金色門釘,體現了關林的崇高地位和關羽的身后榮耀;立于儀門左右重3000余斤的鐵獅,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關公的遺物,雖歷經400余載風風雨依然肅穆含威;儀門“威揚六合”匾為慈禧太后傳筆,端莊厚重,彌足貴;連儀門和拜殿的石獅通道為海內外關廟所獨有,通柱頂雕石獅104尊,百獅百變,圓潤生動,毫無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期中原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關林位于洛陽老城南7公里關林鎮。相傳這里是埋葬三國蜀將關羽首級的方。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廟植柏,清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今之規模。關林占地百畝、殿宇廊廡150余間,F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獅、鐵獅110多尊,古柏800余棵,塑像10余軀,墓冢1座。隆冢豐碑,殿字堂皇,古柏蒼郁,幽雅偉麗。

  關林的布局,表現了典型的中國古建筑特點,其主要建筑均分布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為關冢。整個園內建筑蓋顯高聳,雕梁畫棟,飛檐流丹,氣勢崢嶸。豐碑高冢,香煙繚繞,古柏千章。殿堂中設有一尊身著龍袍,頭戴十二冕旒王冠的關羽坐像,身旁還有捧大印的兒子關平和持刀的周倉立像。后邊有張飛殿和五虎殿等。在這里,人們不僅能聽到許多有關關羽神奇的傳說,還可以感受關公獨具魅力的傳統美德,幸運的話,還可以一睹一年一度的“東方文化尋根游暨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的盛況。

  關羽是我國唯一為儒、釋、道三教并尊的歷史人物,是三國時蜀國大將,又名關云長(公元160─219年)。傳說孫權殺害關羽之后,將其首級獻給了曹操,曹操便將其首級葬于關林。關羽一生,以忠義和勇猛見稱。從古到今,人們把他視為蓋世英雄,作為神靈頂禮膜拜。千百年來,關林一直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

  關林是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有舞樓、大門、儀門、石欄板甬道、月臺、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兩側對稱聳立著鐘樓、鼓樓、華表、焚香爐、配殿及長廊等。

  主要建筑包括門外的高臺建筑舞樓,三門道硬山式頂的大門、儀門,卷棚式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碑亭、石牌坊、鐘樓鼓等;在儀門和大殿之間,修有石欄板甬道,欄板之間的望柱頭皆雕作獅子頭,計一百零四個,姿態各異,形象生動;三殿之后建石坊,正額題“漢壽亭侯墓”五字;長廊建置于廟院東西兩側,里邊陳列洛陽歷代出土的石刻、墓志精品,是研究石刻藝術的寶貴資料。

  舞樓與關林大門相對,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一座平面作凸字形的高臺建筑,其頂以歇山和硬山相結合,設計巧妙,宛如重檐樓閣,蔚為壯觀,堪稱我國舞臺建筑的典型。

  大門為5開間3門道硬山式建筑,門前的1對白色大理石雄獅是洛陽現存明代石獅中最大者。儀門原為明代關廟的大門,清擴建時改為儀門,其前所立鐵獅為洛陽少見。石欄板和月臺是按帝王宮殿制度修建。望柱頭上的小石獅共104個,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拜殿為5開間卷棚頂明代建筑,是舉行祭禮時謁拜的場所。殿中間有乾隆、慈禧親書的匾聯,西端豎立著高35米的關羽大刀。大殿與拜殿相連,面闊7間,進深3間,高約20米,總面積700平方米,是關林最大建筑。廡殿頂,琉璃瓦,檐角飾以神將,懸以鐵馬金鈴。檐下斗拱華麗,朱門雕窗。正門兩側木雕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13幅故事畫。

  大殿是關林最雄偉的建筑,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約20米,總面積為760平方米。廡殿頂上,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武,飛檐斗拱,朱柱盈圍;四檐角飾以龐涓、韓信、羅成、周瑜四神將,懸以鐵馬金鈴。殿內暖閣三間,透雕花龍。大殿正門上,有木刻浮雕關公故事圖: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水淹七軍、三顧茅廬、單刀赴會、挑錦袍、斬顏良、誅文丑等共十二幅,還有二龍戲珠、鳳凰戲牡丹、龍戲鳳等圖案,刻工精細,構圖美妙。

  二殿是五開間廡殿頂建筑。殿內正面塑“關羽怒視東吳戎裝像”,關羽長髯飄灑、端莊威嚴,關平按劍于左,周倉持刀于右。前檐下繪有斬顏良、誅孔秀、大戰夏侯敦、古城會等故事圖。后門上方繪有“華容道義釋曹操”、“東吳赴宴”、“水戰龐德”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關羽驍勇善戰的歷史畫面。

  三殿是五開間的硬山式建筑,規模較小,又叫“寢殿”。殿檐下有“三戰呂布”、“威鎮荊州”、“戰長沙”三幅大型故事圖。前枋上還有九幅小型故事圖。斗拱的昂首都雕成龍頭,彩飾絢麗異常。

  關冢們于后部,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平面作八角形。向南有石墓門。相傳關羽首級即埋于此冢內。冢前有林碑,高4.8米,碑額題“敕封碑記”,碑陰為董篤行所撰之《關圣帝君行實封號碑記》,其內容為關羽的生平、封號以及建廟的情況。

  關林大門前有石獅一對,高2.7米,為明代作品。儀門前有鐵獅一對,重三千余斤,乃鑄于明代;拜殿東端懸有明代大鐵鐘,兩端豎立有關羽的大刀;中間有乾隆、慈禧親書匾額;拜殿前月臺上,放置明代鐵花瓶一對。

  關帝冢平面為八角形,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外筑圍墻。冢前石碑高4.8米,下有龜趺,上有雕龍碑首,額題九疊篆書《敕封碑記》,是康熙皇帝給關公追加封號所立碑。護碑亭作全木構八角形,為八面起坡歇山頂,斗拱枋椽交錯勾連,構筑奇巧,別具一格,是清代亭式建筑之典范。碑亭前有明代所立的石供案及石牌坊,石牌坊高10米,寬6米,3道門,正額題“漢壽亭侯墓”5字。

  關林已辟為洛陽古代藝術搏物館。廟內兩側長達90米的長廊,分別為碑刻墓志陳列室、石刻藝術品陳列室。共收藏陳列歷代碑刻、墓志、石刻藝術品近2000件,反映了我國古代石雕藝術的風貌.尤其東漢石辟邪、北魏升仙畫像石棺、隋代石獅等,更是稀世珍寶。碑刻、墓志近1000件,其中許多涉及到古代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均有補史、證史之價值,可謂一部“石史”,并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洛陽的導游詞 篇10

  洛陽人對于湯水豐富的傳統水席,有著外人難以理解的深厚感情。它不僅是盛大宴會中倍受歡迎的席面,就是平時民間婚喪嫁娶、誕辰喜慶等禮儀場合,人們也慣用水席招待至友親朋。當地人還把水席看成是各種宴席中的上席,以此來款待遠方來客。它作為傳統的飲食風俗,和傳統的牡丹花會、古老的龍門石窟并成為洛陽三絕,被譽為古都洛陽的三大異風。

  洛陽水席的格式非常講究,24道菜不多不少,8個涼菜、16個熱菜不能有絲毫偏差。16個熱菜中又分為大件、中件和壓桌菜,名稱講究,上菜順序也十分嚴格?腿说烬R坐定后才上涼菜。8個冷盤分為4葷4素,冷盤拼成的花鳥圖案,色彩鮮艷,構思別致。水席首先以色取勝,客人一覽席面,未曾動筷就食欲大振。

  冷菜過后,接著是16個熱菜一次上桌。上熱菜時,大件和中件搭配成組,也就是一個大菜和兩個略小的中菜配成一組。一組一組地上,味道齊全,豐富實惠。在水席上,愛吃冷食的人,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涼菜,愛吃酸辣菜的人,水席菜能讓你辣的冒汗酸的淋漓。有人喜食甜食,第四組甜菜足以讓人吃的可口,吃的愜意。如果有人愛吃葷菜,席面上山珍海味、飛禽走獸應有盡有,盡可飽口福。不愿吃葷想吃素菜,以普通蔬菜為原料的素菜,粗菜細作,清爽利口。

  湯水多是水席的特色,赴宴人湯菜交替食用,能讓人感到腸胃舒適?吹诫u蛋湯上桌,了解當地風俗的人都知道,24道菜已全部上完,這碗送客湯說明水席到了尾聲,賓主皆大歡喜,紛紛起身離席。

  由于洛陽水席內容豐富,味道齊全,所以它的適用面比一般的宴席寬。上到王宮貴族,嚇到庶民百姓,人們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點菜,豐儉隨意,實惠大方。據說唐代時武則天就品嘗過洛陽水席,食后贊不絕口。如今,許多品嘗過洛陽水席的外國元首和中外賓客也對洛陽水席倍加贊賞。

  洛陽水席的名稱的由來,一是緊扣水席湯水多的特點,二是指似水流云的上菜順序。它精美的造型、豐富的品種和嚴格的菜序,令人耳目一新,事之不忘。來此旅游的朋友不妨親口嘗上一嘗,領略一下洛陽水席的風味。相信大家吃了都說好!

  洛陽的導游詞 篇11

  各位游客朋友們,我們將乘坐這輛大巴游覽云臺山風景區,在車上將有很專業的景區的講解員為大家的游覽提供講解。

  歡迎大家乘坐YTS,我們大家的講解員ZZ,今天將有我帶領大家游覽北國的名山勝水—云臺山,因為它是屬于太行山山系,所以又稱為太行云臺山,現已建成55平方公里的云臺山風景區,現在對外開放的景區有:溫盤峪、子房湖景區;老潭溝、小寨溝景區;茱萸峰景區;疊彩洞景區,那我們先去溫盤峪、子房湖景區。

  沿公路而上,過了迎賓洞,我們看見的就是溫盤峪景區了,它是地質歷史學上因為地殼讀斷裂運動而遺留下來的斷裂構造痕跡。峪深80余米,峪長1公里,寬為3到10米,峪深群山環抱,使得峪內的空氣不能很好的與外界交流,就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小氣候,這里冬暖夏涼,常年處于溫暖當中,故名“溫盤峪”。在溫盤峪的南端有一“白龍瀑”,落差50余米,峪內的“泉、潭、瀑、溪”的水,都是通過白龍瀑而傾瀉在白龍潭中的,但是奇怪的是在白龍潭下游我們卻看不見流水,這是為什么呢?原因還是因為水的侵蝕和腐蝕作用,使得潭下有一地下通道,使得水表為地下水,潛流在30公里以后的五里源鄉的海蟾宮再次轉化為地表水。這里的九龍潭除了白龍潭之外,還有眠龍潭,蒼龍潭、子龍潭、青龍潭、黑龍潭、黃龍灘、臥龍潭、首龍潭等等,在這里無論你是蕩舟潭中,還是徒步前行,每走一步都會使您流連忘返的,在這里的溫度常年都是10度左右,在夏天水涼刺骨不宜游泳,但是冬天確實冬泳的好去處。

  朋友們請看公路左邊的這個湖,它是子房湖,是湖面長1公里,寬為300米,湖底最低處是100米,是焦作市人民在原子房湖的基礎上加高岸邊而得到水容量為1億立方米的中型水庫。大家請看對面的山巒,靠做的是達摩峰,與達摩峰遙遙相對的是佛龕峰。大家再看車窗的正前方環繞子房湖東西而建的兩個村莊,他們是子房村,可能有些游客會問,為什么這里的湖泊、村莊都冠以子房二字呢?原因還得從張良說起,張良等人幫助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可謂是功高震主,但是張良看透了劉邦的本質,唯恐遭到毒害,于是就告老還鄉,但是他還是感到不安,于是就偷偷的微服出宮,躲在云臺山中,又因為張良字子房,所以這里就叫子房湖,張良的后裔繁衍的村莊當然就成了子房村。

  好了朋友們,現在在我們車窗的前方有兩條公路,一條是通往山西的修陵公路,一條就是我們要去老潭溝、小寨溝景區,由于我們景區內彎道很多而且很急,所以請各位游客抓緊、扶穩。謝謝大家!

  洛陽的導游詞 篇12

  游覽過欒川風光旖旎的山色,觀賞了龍門石窟雄偉壯觀的大佛,親歷了白云山的秀麗豪邁,贊嘆過關林廣場書法家的精湛技藝,驚訝于雞冠洞獨特的造型,仍然對洛陽情有獨鐘。雖不是牡丹飄香動京城的時節,但秋日的落葉也別有洞天。

  這不,利用國慶長假我們帶著母親、兒子一行四人重游古都洛陽。下了高速公路,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座現代化新城,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綠樹掩映中各種造型別致的建筑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體育場的籃球館、游泳館氣勢恢宏,遠遠望去仿佛置身北京的奧運場館,據說每年的牡丹花會開幕式都在這里舉行,熱鬧非凡?磥,洛陽牡丹甲天下確實給整個城市的面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古都,更是蜚聲海內外的牡丹之鄉。

  品嘗了朋友熱情的午餐之后,我們來到了洛陽人們的水缸——陸渾水庫。一下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滿眼的青綠,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近感。面對著純凈的水面,我們放聲大喊起來,微風拂過,波光粼粼的水面煞是好看。我們驚嘆道:“這里的水真干凈呀,比西湖的水還要好!”登上一艘機動船,馬達開動了,發出巨大的聲響,但絲毫沒有影響我們的好心情。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邊際,只是隱隱約約地看到水面上的一群水鳥正撲棱棱地掠過,一會兒排成一字形,一會兒排成人字形,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船工介紹說,這是水鴨子(野鴨),哇,鴨子居然能夠飛得這么高,我望著它們遠去的身影越飛越高,暗暗驚嘆。大約過了兩個鐘頭,我們的船終于靠近了對岸開始返航。太陽像個大火球,溫柔地照著水面,閃爍著點點金光,帶著潮氣的微風吹拂著臉頰,閉上眼睛舒服極了。突然,風大起來,太陽也躲到云彩后面去了,詩興大發的妹妹喊道:“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船工皺皺眉頭說,可能真的要下雨了。不一會兒,風越刮越大,穿著短袖的兒子抱著雙臂直喊冷,老媽用遮陽的簾子裹住他,他感慨道:“這玩意兒還真保暖!闭f著,豆大的雨點落下來,打在船頂棚上叭叭直響,水面上則開出了一朵朵巨大的水花,浪也大起來,我們的一葉扁舟在偌大的天地山水間顯得那樣渺小,大家再也無心說笑,紛紛站起身來躲避著風雨。正在這時候,船上沒有油了,怎么辦?帶我們的朋友有些著急,船工卻若無其事地打了個電話,不一會一輛摩托艇給我們送來一桶油,稍事休息之后,我們的船又在風雨中劈波斬浪了,大家的心放下來,開始熱烈地交流起剛才有驚無險的心得來。陸渾水庫大、凈、美、奇的獨特印象深深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洛陽的導游詞 篇13

  上個星期天,我和媽媽游完所有景點,跟著人們來到飯店里,準備吃一頓洛陽水席。

  上菜了,服務員端來八盤菜說:“這是八道涼菜,各位請慢用!边@八道涼菜有肉、蔬菜,還有水果,味道還不錯。

  八道涼菜被我們一掃而光后,服務員端走空盤子,開始上十六道熱菜——洛陽水席。

  這里上菜的方式也不同,我們都是把所有菜一起上,而這里是一道一道上。第一道菜是牡丹燕菜,里面都是各種顏色的絲絲,其他的都是湯,色香味俱全,直讓人流口水。

  第八道菜是洛陽酥肉,在一大盤湯里,漂著幾塊骨頭肉,正好夠我們每人一個,也很好吃。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好吃的菜。我發現這些菜中都有許多湯,原來洛陽以前氣候干燥寒冷,所以人們喜歡湯類食物。

  洛陽水席不愧是洛陽三絕之一,果然名不虛傳呀!

【洛陽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河南洛陽導游詞02-12

洛陽牡丹園導游詞02-05

洛陽老君山導游詞01-11

洛陽博物館概況導游詞02-11

洛陽白云山導游詞01-31

洛陽欒川老君山導游詞01-06

洛陽老君山導游詞(15篇)06-20

洛陽老君山導游詞15篇06-06

洛陽白云山景區導游詞02-08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font id="x9rpv"><dl id="x9rpv"><meter id="x9rpv"></meter></dl></font><dl id="x9rpv"></dl>
<dl id="x9rpv"></dl><video id="x9rpv"><i id="x9rpv"></i></video>
<dl id="x9rpv"></dl><video id="x9rpv"></video>
<i id="x9rpv"><i id="x9rpv"><delect id="x9rpv"></delect></i></i>
<i id="x9rpv"><delect id="x9rpv"></delect></i>
<dl id="x9rpv"></dl>
<noframes id="x9rpv"><video id="x9rpv"></video><noframes id="x9rpv"><dl id="x9rpv"><i id="x9rpv"><font id="x9rpv"></font></i></dl>
<dl id="x9rpv"></dl>
<dl id="x9rpv"></dl>
<i id="x9rpv"></i>
<video id="x9rpv"></video>
<video id="x9rpv"></video><dl id="x9rpv"></dl><dl id="x9rpv"><delect id="x9rpv"><font id="x9rpv"></font></delect></dl><dl id="x9rpv"></dl><dl id="x9rpv"><delect id="x9rpv"></delect></dl><dl id="x9rpv"></dl><dl id="x9rpv"></dl>
<dl id="x9rpv"></dl>
<dl id="x9rpv"></dl>